发布时间:2025-01-03
生态扶贫是在一个战场进行的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两场战役,是“双赢”之策,要在山水上做文章,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,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。眼下进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,我国生态扶贫工作进展如何,今后一段时间又将有哪些有力举措助力脱贫攻坚战?近日,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。生态扶贫成效明显,带动1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“目前,通过生态扶贫建立了长中短相结合的多元增收渠道,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补偿、就业、财产等收入。”张建龙说,160多万贫困户享受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,平均每户增加补助资金2500元;对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农牧户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,农牧民年人均增收700元;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赋予贫困户承包经营山林的更多权益,依托林地林木增加财产性、经营性收益,贫困地区集体林权流转面积达1亿多亩。
“生态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和惠民成果。”张建龙介绍,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稳步扩大。截至目前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财政部、扶贫办,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,累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50多万名,带动18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。
“生态护林员实现了山上就业、家门口脱贫,老百姓在保护绿水青山中享受金山银山带来的实惠。”贫困地区生态产业取得长足进展。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木本油料、森林旅游、林下经济、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。出台了支持贫困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指导文件、相关规划和政策举措。
全国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6550万亩,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35万户。中西部22个省份2017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.9万亿元。张建龙说,通过生态扶贫,贫困地区生态治理不断加强。针对林业草原施业区、重点生态功能区与深度贫困区高度耦合的实际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系统治理,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。
近三年来,将贫困地区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,将2/3以上的造林绿化任务安排到贫困地区,安排退耕还林任务近3000万亩,占全国总任务的81%,安排石漠化治理任务279万亩。贫困地区林草覆盖率进一步提高,生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。发挥林草资源优势,实现生态恢复和脱贫攻坚齐头并进“我国生态扶贫形成了健全的工作体系,创新了工作模式。
”张建龙说,依托林业草原资源优势,瞄准深度贫困地区、滇桂黔石漠化片区、定点县等重点区域,统筹推进落实生态补偿、国土绿化、生态产业等扶贫举措,在规划指引、资金项目、人才科技等方面统一部署、统一行动。选聘生态护林员、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,大力推广和组建扶贫造林(种草)专业合作社,打造怒江生态脱贫攻坚区。
张建龙指出,要扎实推进当前和明后两年生态扶贫工作。充分发挥林业草原行业优势,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,着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、国土绿化扶贫、生态产业扶贫三项举措,着力加强定点帮扶,全力做好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工作,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贡献。
首先要着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。完善公益林补偿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,支持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,使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获得更多补助性收入。
探索天然林、公益林托管模式,鼓励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、国有林场、森林、湿地、沙漠、地质公园等,开放公益岗位,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和服务。新增30万个生态护林员、草管员岗位。“加快实施林业草原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,实现生态恢复和脱贫攻坚齐头并进。”张建龙说,明后两年,每年安排京津风沙源治理、防护林建设等工程范围内贫困县营造林任务500万亩以上,组建一批造林合作社和草业合作社。
各地要抓紧建立国土绿化任务分配机制,确保将生态修复任务优先向造林、草业合作社安排。鼓励合作社帮助带动贫困人口积极投身造林种草和抚育管护等劳动,稳定增收不返贫。
张建龙指出,鼓励引导国家级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产品品牌、优势产品生产基地,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支持贫困地区创建一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。明后两年,在贫困地区打造35处精品森林旅游地、15条精品森林旅游线路、7处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试点基地。
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,优化林草金融扶贫产品,引导更多资本投入生态产业扶贫。
本文来源:lol押注正规平台app-www.dhe10.com